樱桃叶部病害有叶点病、褪绿环斑病、坏死环斑病、叶斑病、皱叶病、煤污病、黑色轮纹病、细菌性穿孔病、褐斑穿孔病等近10种。在周口市川汇区常见的樱桃叶部病害有叶点病、褪绿环斑病、坏死环斑病等3种。现将其发生规律、症状及防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樱桃叶点病
1.1 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半知菌类叶点菌。病菌在病残落叶上越冬,次年4~5月份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和侵入,特别是在夏季降雨多的年份,或地势低洼、枝条枝叶密生且郁闭重的果园发病较重。
1.2 症状 被害初期的叶片其上病斑为淡绿色,渐变为红褐色,后变为灰褐色,最终为灰白色。随病情加重,病斑扩展后边界不清,后期上面散生出诸多小黑点,此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1.3 防治要点 对于此病宜综合防治,采用人工防治、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具体防治要点:①人工防治。每年于冬、春季清除园内枯枝落叶、病虫枝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②农业防治。适时疏枝修剪,保持园内通风透光良好,控制果园郁闭程度,以减轻病害发生。③药剂防治。在樱桃花芽萌动前,对整个树体均匀喷洒3~5°Be石硫合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在谢花时每隔10~15天喷洒1次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65%代森锰锌500倍液。
2 樱桃褪绿环斑病
2.1 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李矮缩病毒褪绿环斑病株系PDV。该病由花粉传染和嫁接传染。嫁接带病毒的接穗,可导致嫁接成活率明显降低,接穗部分枯死。如果是结果树染病,病株的生长量和产量明显降低,最多可减产90%以上。
2.2 症状 病毒侵染1~2年后,春天叶片上出现淡绿色或浅黄色环斑、斑点或条斑。有些品种的叶片患病后斑点很小,呈针尖状。急性症状仅在被侵染的下一年出现,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后即隐蔽不显。慢性型病树,在侵染当年只在个别枝梢上显示症状。在1年生樱桃树上往往在下部叶片背面叶脉的两侧出现耳状突起,结果树很少产生耳突。在圆叶樱桃树叶上产生褪绿环纹、斑点或褪绿的栎叶状斑纹。
2.3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严格采用无病毒苗木建园,嫁接苗采用无病毒接穗嫁接。发现成龄果树病株应及时重点防治或者伐掉,严格避免有毒花粉传播病毒。②药剂防治。在樱桃树染病初期及时喷洒0.5%抗病毒1号水剂300倍液、4%嘧肽霉素水剂或5%菌毒清水剂200倍液、1.5%植病灵乳油800倍液、10%抑病灵水剂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可有效缓解此病情。
3 樱桃坏死环斑病
3.1 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普通株系。该病主要由嫁接传染,也可通过种子和花粉传染。此病毒多与李矮病毒复合侵染。如果樱桃园中有此病树存在,4~6天后全园均可感染。此病毒的潜育期因传染方式不同而异。春天嫁接接种,几周之内即可发病;而花粉传染一般在第2年发病。
3.2 症状 此病常在早春刚展开的少数叶片或部分枝条的叶片上产生症状。有急性型症状和慢性型症状之分。急性型症状常引起幼树死亡,染病幼树在嫩叶背面主脉基部一侧有时产生耳状突起。慢性型症状是在叶片上形成淡绿色至淡黄色环斑或条斑,在环斑的内部有褐色坏死斑点,其后坏死斑往往破碎脱落形成穿孔。在染病的第1~2年,病树常出现急性症状,病斑较大,整个叶面布满坏死斑;若是强毒株系和感病品种,则坏死部分扩展至全叶,其后叶肉组织全部破碎脱落,仅叶脉残留。如果接穗和砧木染病,其嫁接成活率可减少60%;带病樱桃树高度降低,直径减少,树体生长量明显下降,生产果园可减产30%~50%。
3.3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选用无病毒砧木和接穗,培育无病毒苗木;严格栽植无病毒苗木。成龄樱桃树发现病株宜重点防治或者伐掉,避免有毒花粉或种子传播病毒。②药剂防治。在樱桃树染病初期应及时喷洒1.5%植病灵乳油800倍液、5%菌毒清水剂或4%嘧肽霉素水剂200倍液、0.5%抗病毒1号水剂3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或10%抑病灵水剂500倍液等,可有效缓解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