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水溶肥直采网
帮您选出好肥料
葡萄病虫害防治小技巧和判断方法以及解决的办法
植保百科
葡萄病虫害防治

葡萄病虫害的防治是葡萄生产种植过程中永远绕不开的痛!在葡萄栽培历史上,病虫害始终伴随葡萄整个生产的左右,给产量和品质提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给农民收益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所以葡萄的防病治病防虫在葡萄生产上占有重要的作用,不可或缺。防病治病防虫也成为葡萄生产上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下面通过几张图片展示一下葡萄病虫害的一些防治小技巧和判断方法以及解决的办法,希望能为我们生产过程带来启发。由于水平有限,错误和失误还请专家、同仁指正,不胜感激!

葡萄病虫害防治小技巧和判断方法以及解决的办法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发表于2017年3月8日,当时网络探讨声音有黑痘病,炭疽病,日灼病,气灼病。那么怎么判断是其中哪种病呢?

第一先观察,看!病斑浅褐色,稍微凹陷,分布位置不定,病斑形状不规则,这是第一步;接下来第二步,想象一下黑痘病和炭疽病的发病典型症状。黑痘病俗称“鸟眼病”,形状似鸟眼,圆形,且病斑周围褐色,中央灰白色,这是黑痘病的典型症状;再说炭疽病,炭疽病花前花后可以侵染,但是发病是在果实近成熟期发病,且发病以后病斑会产生同心轮纹,为生殖组织,且分泌粉红色粘液,多数时候分生孢子团也呈现浅粉红色;第三,图片中所呈现的是葡萄的大幼果期,果皮发硬,这个时期,黑痘病和炭疽病基本不会侵染发硬的果皮的。综合以上三点,基本排除是黑痘病和炭疽病。

第四,再回头看病斑,没有明显分泌物,在无外伤(机械伤)的情况下,确定是生理病害,有此症状的生理病害只有日灼病或者气灼病。第五,怎么确定是气灼或者日灼病呢,发病条件是至关重要的,日灼病的本质就是太阳晒的或者强光折射所伤造成的果面失水,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强的光照和较高的温度,它的发病部位就是向阳面或者接触强光的部位,果粒集中发病,其它部位不会发病,它的发病还与施肥和品种有一定的关系,钾肥和钙肥缺失与日灼有关,欧亚种提子类品种发病几率高于欧美杂交种。

气灼病的本质也是一种生理性失水,不过造成失水的原因更复杂,土壤粘重,土壤板结,土壤湿度过大,氮肥施用过多,树体旺盛叶面积过大,叶幕结构不合理,久阴乍晴,都会造成叶面蒸发量大于根系吸收量,这个时候,叶面就要从果实争夺水分,造成叶片对果粒的水分胁迫,造成果粒失水。一旦发生气灼病,在果穗的任何部位都能发生,白天和夜间也可发生,无论晴天或者阴天都可发生,疏果加重也可引发气灼病发生。这也是判断日灼和气灼病的主要依据。果实一旦发生日灼病,结果是不可逆的,必须清除,气灼病发生以后,只要处理及时,措施得当,受害轻微的果粒只会在果粒表面形成轻微的海绵状硬斑,有色品种基本不太会降低食用和商品价值。

综合以上分析,再观察图片中的地面黑膜全覆盖这个情况,基本确定图片病害属于气灼病。解决的办法:1、及时撤除地面覆盖物;2、土壤深松;3、减少氮肥施用量;4、剪除多余叶片枝条,使植株通风透光,营造合理的叶幕环境。气灼发生以后停止一切带来伤口的园艺劳动。

葡萄病虫害防治小技巧和判断方法以及解决的办法

此图片直观看,第一感觉就是果粒感染病菌造成的侵染性病害。对于新手和初学者来说,这个感觉是正常的,因为图片所表现出来的信息直观来看就是病菌感染。可是对于一个有经验的种植者来说,图片所呈现出来的信息绝不仅仅限于图片的表象。

从病斑周围的病菌来说:造成果粒危害的病菌很多,单单从白色分泌物的病菌分析就有霜霉病菌,白粉病病菌,还有白腐病,黑痘病以及曲霉菌和溢糖性霉斑病病菌,究竟是哪一种病菌呢?

1、霜霉病病菌侵染果实的时期是在花前花后、幼果期,侵染部位是在幼果表面和果实内部,果实内部侵入部位为小果柄处,根据作者多年实践,基本没有发现霜霉病的后期伤口排列状侵染症状。

2、白粉病侵染果实造成果实发生裂果,这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注意的一点,白粉病侵染葡萄果实是在幼果期开始,如果不加治疗,会在大幼果期造成果实裂果,如果用药防治,治愈以后会形成网纹状或者冰花状瘢痕,以上图片显然不符合这一特点,更重要的在伤口潮湿的环境下侵染伤口。

3、白腐病发生会侵染伤口,但不会引起裂果,而且白腐病病菌分生孢子盘显现不明显且不会排列状分布。

4、黑痘病病菌呈圆形分布,溢糖性霉斑病多发生在巨峰系品种,且不造成裂果,它是在果实成熟期发病,为生理性病害。

5、曲霉菌是一种杂菌感染,成熟期易发病,可以透过皮层或者伤口侵染,能够造成果粒软腐,欧亚种发病较重。

综上所述,由病菌感染造成的葡萄裂果这种情形基本不存在,真正的原因是裂果在先,果实裂果以后造成了曲霉菌的侵染。在应对措施上,防治裂果是关键,红提果实没有严重的裂果倾向,图片中如此情形的应该是膨大剂过量和严重的干湿不均造成的。

葡萄病虫害防治小技巧和判断方法以及解决的办法

图片中显示出的症状是葡萄的落果现象,导致葡萄落果的大多有真菌细菌感染,虫害,机械伤。此期处于二次膨大末期,直观看,果粒、穗轴无明显的真菌细菌侵染症状,排除侵染性病害的可能。通过观察图片的外部特征,也未见噬咬痕迹和机械状伤口,基本可以肯定是生理原因导致的非正常落果。伤口处产生的是自然离层。这个时期能够导致果粒自然落果的原因只有脱落酸和乙烯的增加。通过与管理者的详细沟通,以及栽培环境和模式的深入了解,基本确定这种栽培模式属于矮化密植,单篱架或者双篱架,大行距90-150厘米,株距30-80厘米不等,树高度120-170厘米,结果枝每株6-9条,多数“塔”型整枝,自然开张。每株结果5-8斤,亩留果3000斤以上,在土肥水管理上,滴灌,微喷灌,冲施肥,地面及根域基本地膜全覆盖,每年刈割大更新,或者结果枝小更新,少量不更新,个别换苗更新。这样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情形之下,葡萄的生长环境会出现很多不利因素:

1、密植使地下根系的互相交缠,相互争夺地下水分和营养,造成地下营养的供给匮乏,同时过多的消耗自身营养,管理者为了满足树体需求又要大量补充化肥,造成了成本增加和土壤环境的恶化。

2、密植使种植环境光照恶化,叶幕的分布不合理,叶片的郁闭和互相遮挡,叶片始终有一部分处于消耗状态,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同化物质不能完全积累,延长了葡萄的物候期,延迟采收。

3、密植使种植环境的气体交换受到影响,尤其矮化密植,使环境内的循环气流和上升气流受到阻碍,同时过密的枝叶消耗掉了大量二氧化碳,造成二氧化氮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呼吸作用,同时有害气体不能及时排除,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4、密植使根系呼吸受到抑制,密植需要增加施肥供水量,使土壤浓度和水分始终处于一种较高含量状态,减少了氧气供应,呼吸困难。

综上所述,葡萄在此种种植模式之下,一直处于高温高湿密闭的逆境环境中,葡萄长时间处在逆境环境之下,体内会产生大量的脱落酸,脱落酸能增加树体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尤其是防病过程不慎的情况下,用了三唑类药剂,脱落酸增加的更快,脱落酸的产生伴随着乙烯的增加,二者是正相关的,对于近成熟期的葡萄,乙烯的增加加速了生殖过程,刺激葡萄尽快完成生殖过程,这属于一个自疏过程。面对此种情形我们又如何应对呢?

1、改变架势,合理安排种植结构,改矮化密植结构为高架种植,加大行距,培养大树形,改群体优势为单株优势,将“塔”型改为T字形Y字形或者平棚架,结果枝高度增加到1.7米左右,根据实践,1.7米的空间是个理想的空间环境。

2、枝条分布疏密合理,小叶型品种和弱树枝间距定在12-18㎝左右,大叶型品种和旺树枝间距定在18-22㎝左右,增加每片叶的光照时间,利于通风,增加二氧化碳的补给量。

3、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根系的呼吸作用,增加孔隙,增加根际氧气与外界交换量,增加根际周围菌根数量。

4、设施环境可以制造秸秆反应堆,空间放置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或者喷施二氧化碳捕集剂,增加环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打破呼吸抑制。

5、合理使用激素,激素只是手段,无法代替营养,培养中庸健康的树势,合理使用激素,减少激素副作用带来的损害。

6、春夏季管理和秋季管理对下年管理影响很重要,重视夏季的生根管理,秋季的养根护根,营养的储存,这个环节掌握好了,会使每个生长周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7、更新方式上尽量小更新或者留营养枝的方式,葡萄的产量与葡萄的主干横截面呈正比,主干粗,理论产量高。主干型大树形有更大的营养储存体,减少修剪带来的养分流失,为第二年储存了更多的养分基础。连年的平茬更新使得根系与树体越来越弱,使植株进入提前衰老状态,生理问题越来越多。

8、若田间出现掉粒现象,在葡萄生长后期最好不用三唑类药剂,因为三唑类药剂会产生脱落酸,使落果更加严重,推荐使用醚酯类药剂。

联系我们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沟通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