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水溶肥直采网
帮您选出好肥料
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田间诊断和综合防治方法
植保百科
黄瓜

黄瓜棒孢叶斑病是黄瓜种植过程中农户们会遇到的一种病害,该病病菌寄主范围广、传播途径多,菌株易极变异,易对多种杀菌剂产生抗性,农户们防治不及时或者不当,很容易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总结了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田间诊断和综合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田间诊断和综合防治方法

1、黄瓜棒孢叶斑病田间识别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由中下部叶片向上发展,幼叶发病轻。叶片被害产生圆形、近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病斑。根据病斑大小分为小型斑、大型斑和角状斑3种类型。小型斑易出现在低温地湿条件,呈黄褐色小点,病斑扩展后,叶片正面为近圆形黄褐色病斑,中间灰白色,略凹陷,病健交界处明显。叶背面与正面病斑大小一致,颜色相近,稍隆起;大型班多在高温高湿时产生,叶片正面为黄色近圆形病斑,粗糙不平,隐约有轮纹,背面水渍状,中央灰白色,外围褐色,湿度大时,叶片正、背面均出现灰黑色霉状物;角状斑多与小型斑、大型斑、霜霉病以及细菌性角斑病混合发生。病斑黄白色,多角形,病健交界处明显。

2、黄瓜棒孢叶斑病与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及炭疽病的区别

2.1 与霜霉病的区别

黄瓜棒孢叶斑病叶片正、背两面病斑大小相同,湿度大时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病健交界处明显且病斑粗糙不平。而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表面平整,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健交界处比较模糊,湿度大时叶片背面生有黑色霉层。

2.2 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

黄瓜棒孢叶斑病在湿度条件下叶片正、背两面病斑上均产生灰黑色霉状物,而细菌性角斑病叶片两面均无霉层生成,叶背面产生白色菌脓,干后形成白痕。

2.3 与炭疽病的区别

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大型病斑与炭疽病症状极为相似,病斑周围呈褐色,内侧白色,圆形,区别为炭疽病病斑上会产生红色粘稠物。

3、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病规律

3.1 病原菌初侵染源和传播方式

黄瓜种子带菌率不高,但从南瓜种子上分离到较多病菌,因此,在黄瓜与南瓜嫁接时,南瓜种子所带病菌可能成为初侵染源[3]。之后,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丛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其他寄主植物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初侵染后的病斑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或农事操作向周围蔓延扩散。一个生长季病菌可进行多次再侵染,病害日益加重。

3.2 田间发病条件

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产孢最适温度约为30℃,孢子萌发需要较高湿度,相对湿度超过90%才能萌发,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因此,高温高湿利于该病蔓延。叶面结露、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大也会加重病情。此外,植株衰弱,偏施氮肥,硼元素缺乏时发病重。

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田间诊断和综合防治方法

4、黄瓜棒孢叶斑病综合防治方法

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预防和治疗有机结合,尽最大可能减轻病害为害。

4.1 农业防治

4.1.1 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黄瓜与南瓜嫁接时,除黄瓜种子不能带菌外,南瓜种子也不能带菌,可用55 ℃温水浸泡黄瓜种子和黑籽南瓜种子30 min进行消毒。

4.1.2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与非瓜类作物实施2年以上轮作,上茬作物收货后,及时清除病残体。设施黄瓜可利用硫磺熏蒸,减少下茬黄瓜初侵染源。施足基肥,及时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量使用硼肥,防止植株早衰。浇水后及时通风排湿,减少结露机会,创造不利于病菌扩展蔓延的条件。

4.2 化学防治

由于黄瓜棒孢叶斑病侵染成功率相当高。因此,要做好早期预防工作,及时喷药。发病初期,用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5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5-7天喷1次,连喷3次。同时,由于多主棒孢菌菌株极易变异,易对多种杀菌剂产生抗性[4],在防治过程中要减少杀菌剂使用频率,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咨询

QQ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沟通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