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水溶肥直采网
帮您选出好肥料
柑橘小实蝇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植保百科
小实蝇

柑橘小实蝇俗称食心虫、黄苍蝇、果蛆,是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主要虫害之一。该虫害近年来在我国不断扩展蔓延,严重影响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本文归纳总结了柑橘小实蝇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柑橘小实蝇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1、形态鉴定特征

1.1 成虫

长8~12 mm,翅展15~20 mm。体淡黄褐色至黑色,复眼金绿色,触角黄色芒状,角芒很长,胸部背面中央有深茶褐色“人”形斑纹,其两侧还有1条较宽的纵纹;腹部中央具黑色“十”字形斑纹。翅透明,翅脉黄褐色,前缘中部至翅端有灰褐色带状斑。足黄色,附节5节。腹部5节,基部较窄,第3节前缘有1条宽的黄色横纹与腹部背面中央的1条黑色纵带交叉或“T”字形。肩板鬃常有侧面1对;雌虫产卵管(第7腹节)与腹部(第1~5腹节)等长,其后狭小部分长于第5腹节。阳茎端膜状组织上具透明的刺状物,背针突前叶短。雌虫产卵管基节棕黄色,其长度略短于第5背板,产卵管端部略圆。雄虫略小于雌虫。

1.2 卵

长椭圆形,乳白色中部微弯,长1.0~1.5 mm,宽约0.1 mm,精孔一端稍尖,尾端略钝。卵期一般1~2 d。

1.3 幼虫

幼虫期15 d左右,呈蛆形,老熟3龄幼虫长7~12 mm,黄白色,圆锥形,前端细小,后端圆大,两端近透明,由大小不等的11节组成。前气门具9~10个指状突,后气门位于末端偏上方,新月形,气门板有3个长椭圆形裂孔。肛门隆起明显突出。

1.4 蛹

蛹期一般为7~10 d,围蛹,椭圆形,长5~8 mm,宽约2.5 mm,淡黄色,头部稍尖,在其腹面部分有一黑点,幼虫期的前后气门痕迹仍然存在。羽化前略带金绿色光泽。

2、发生为害特点

2.1 寄主种类多

柑橘小实蝇寄主范围广、种类多,我国南方主要瓜果几乎均在其危害之列。适合该虫繁殖、危害的重要经济作物种类有柑橘、橙、柚、芒果、杨桃、枇杷、番石榴、青枣、杏、桃、梨、香蕉、葡萄、锷梨、李、香果、柠檬、无花果等250余种栽培果蔬作物。

2.2 危害严重

柑橘小实蝇雌虫产卵于果皮下,幼虫孵化后潜居果肉取食为害。受害轻的果实常挂于树上,较长时间不脱落。雌虫产卵于果皮下时形成针尖大小产卵孔,一段时间后会变色、流液。单头雌虫可辗转为害几十到上百个果实。目前,福建、广东等省被害率一般在20%左右,严重的可达60%~80%。

2.3 传播速度快

该虫主要以卵和幼虫随各类被害水果运输而传播,成虫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该虫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现已传播到东南亚、澳大利亚、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在北纬20°~30°发生,尤其以冬季平均气温在20 ℃以上地区危害最重,但也有传入温带地区的可能。20世纪90年代初仅在我国华南局部地区发生,现已扩散到长江以南大多数省份。

2.4 生活习性及历期

柑橘小实蝇1年可繁殖3~8代,最早从每年3月开始,7―9月是高峰期。其生存能力极强,在垃圾堆里也能繁殖并成长。通常以蛹在地上草里有遮避的地方越冬。柑橘小实蝇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蝇)4种虫态。每年5―9月虫口密度最高。每只雌虫可产卵400~1 000粒,分多次产出。雌虫将卵产于即将成熟的果实的果皮内,每孔5~10粒不等。幼虫孵化后即在果实内取食,造成果实腐烂乃至落果。幼虫分3龄,3龄期食量最大,为害最严重。幼虫老熟后脱果入土化蛹,入土深度通常在3~5 cm。蛹期6~10 d,羽化后即钻出地面,成虫常在8:00左右羽化出土,夜间交配。华南地区4―11月是柑橘小实蝇主要危害时期,12月到翌年3月虫口密度较低,为害较轻。沿海平原地区普遍重于内陆山区,危害高峰出现早,为害期长;多种果树混栽果园重于单一种植的果园;水果中番石榴、杨桃、桃、柑橘、枇杷等受害重。

柑橘小实蝇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3、综合防治技术

柑橘小实蝇是一个具有较强飞翔能力的昆虫,户自为战、村自为战进行防治几乎没有多大防治效果。同时其羽化期长达2个月以上,若只防治1~2次,则防治效果有限。只有采取大范围、持久的联防,实行统防统治,才能有效地控制其危害。对于柑橘小实蝇的控制,地方政府组织统一防治大行动是最有效的措施。

3.1 检疫措施

柑橘小实蝇主要以幼虫或卵随果蔬贸易和其他人为活动时进行远距离传播,因此,应对水果蔬菜进行调运检疫,在检疫的过程中若发现有虫果,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才可以继续进行调运,从源头上减少传播几率。

3.2 农业防治

3.2.1 虫果及落果处理。果实成熟后,每隔3 d检查果园1次,将果园内的虫果、病果、烂果进行深埋处理,要求深度必须达50 cm以上,并用土覆盖严实,或用水浸泡8 d以上,也可用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7 500倍液浸泡2 d。

3.2.2 清除其他杂果。在多种果树连片种植区域,应将容易受柑橘小实蝇危害的零星种植的果树砍除,防止因这些果树受危害影响其他果树。

3.2.3 套袋防治。经济价值较高的水果如番石榴、枇杷、柚子等,可以在果实完全成熟前进行套袋,一般采用纸质或塑料袋进行套袋。番石榴早季、晚季分别用纸袋、薄膜袋内置泡沫塑料网格袋进行套袋,要求果实的直径在2~3 cm。枇杷一般采用牛皮纸套袋,套袋时要求果实直径在1.0~1.5 cm。柚子一般在6―7月、直径16 cm左右开始套袋。

3.3 性引诱剂、饵剂诱杀

3.3.1 诱蝇醚诱杀。果园挂放45~75个/hm2诱蝇醚诱捕器诱杀柑橘小实蝇雄成虫,诱捕器可直接使用标准生产的诱捕器,另外为了便于推广,也可利用废弃矿泉水瓶、可乐瓶等圆柱形塑料容器制作。制作方法:在矿泉水瓶的中上部钻2个高1 cm、宽2 cm的小洞;将铁丝穿过瓶盖,制成铁丝钩,长度为瓶子的1/3~1/2;将脱脂棉搓成长4 cm左右的棉条,制成棉芯,然后将棉芯安装在诱捕器内顶部的铁丝构上,2个月更换1次棉条;诱剂注放捕器内的棉芯中,每次2 mL,20 d补充1次;瓶底加水并滴几滴敌敌畏或马拉硫磷,也可直接加洗衣粉水,5 d更换1次农药水或洗衣粉水。

3.3.2 猎蝇饵剂诱杀。根据虫情监测与田间果实受害情况使用猎蝇防治柑橘小实蝇。在果实膨大期至果实转色期开始喷施猎蝇,用药量1 500 mL/hm2,采用2次稀释法稀释6~8倍。采用手持式压力喷雾器粗点喷雾,雾滴大小在4~6 mm;每隔10~15 d喷1次,连续2~3次,至采果前15 d停药;如遇降雨,雨后需补喷。

3.3.3 食饵诱杀。在成虫密度较高的月份,每100 m2果园用400 mL植物提取液(凤仙、细辛、丁香等成分)或30%红糖或蜜糖+20%三唑磷乳油20 mL喷洒树冠诱杀成虫。

3.4 化学药剂防治

3.4.1 土壤处理。在柑橘小实蝇发生区,每年4―10月可采用化学药剂处理土壤。每隔2个月用5%辛硫磷颗粒剂撒施7.5 kg/hm2,或45%马拉硫磷乳油500~6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800~1 000倍液泼浇土面,也可以使用1.5%灭蝇胺颗粒剂1 kg入拌细沙15 kg撒施。

3.4.2 果园施药。喷施化学药剂应以虫情监测为依据,在果实转色、柑橘小实蝇产卵盛期前,开始施药。柑橘、柚子每隔15 d喷1次,番石榴、枇杷每隔6~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3~4次,到果实采收前10~14 d停止。施药时间应选在早上9:00―10:00成虫活跃期时进行。药剂应选用一些高效、低残留的有机磷、菊酯类农药,如50%库龙乳油1 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30%天王百树乳油800倍液、0.5%楝素乳油1 000倍液等。

联系我们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沟通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